|
羅老師談起自己政大第一屆中文系入學軼事 |
讀大學時,我們系上名師雲集,其中羅老師更是傳說中的大師
是不少名師的老師,卻總是笑臉迎人,對學生還很客氣
羅老師的課總會讓學生記得住,因為其講述方式很生動有趣
專家編的詩集,老師跳著講,居然能把詩人寫詩的先後情境介紹出來
加上黑板上出神入化的板書,我們都直呼是藝術品
羅老師仙逝後,一直想找這本書看看
最近有機會看到羅老師三位子女追憶的文章
為了不要有版權問題
僅節錄部分出來
一窺羅老師在認真教學之餘的家庭記憶
|
文章選自《父親故事集》 |
在我的心目當中,有兩個偉人,一位是 國父,另一位,就是家父。
國父事略不需我詳述,家父的偉大,卻影響我甚鉅,讓我一生受用無窮!
說實在的,我的書沒念好,這完全是父親的責任!打小,我們的床邊故事,就是章回小說。從西遊記、水滸傳、到三國演義,每天晚上,爸爸用生動活潑的語氣,一回一回地唸給我們聽。每每唸到妖怪準備烹煮唐僧、或是好漢們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時候,母親便會備上香噴噴的宵夜,讓聽得飢腸轆轆的我們,大快朵頤。吃完宵夜,我們總是嚷著要爸爸再唸幾個章回,搞到大半夜,爸爸宣布:「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就寢。
----
家中的溫暖,讓我們都不愛去學校。有一次爸爸下課回到家,發現我沒去上學,我很害怕爸爸會生氣,結果他又看到弟弟:「喔!你也在家!」接著小妹也冒出來了,爸爸竟開心地說:「三個都在,好,我們去看電影。」我問爸爸,為什麼對自己這麼嚴格,卻不要求我們?他笑笑說,從小到大,他只有一次第二名,其他都是第一名,為了爭取獎學金,供弟弟妹妹們念書,他不希望我們這麼辛苦。
----
父親若是請客,一定穿得很體面,找不錯的餐廳,有特色的餐飲,最後賓主盡歡。但在家中卻穿得有如老農,吃剩菜剩飯也津津有味,他的特異功能(我稱的)就是──無論吃什麼,都好像很好吃的樣子,有時我們要求嚐他正在吃的東西,結果真不怎麼樣。因為早年抗戰逃難的關係,父親幾乎什麼都吃過,甚至包括蟑螂,太不可思議!物質欲望他能降到最低,生命本質的趣味就浮現了!
----
我的父親是「東方之米開郎基羅」,他的天資非比常人,無論地理,歷史和文學,對他來說都在同一個時空,而藝術,物理,數學,也是趣味議題,所以做研究時特別輕鬆。
父親的謙虛出於自然,因為他真心認為自己所做的研究都是自己想瞭解的問題,卻發現以前沒有這方面的研究,所以就做來與其他同好交流,從不覺得自己是什麼研究先驅或是某種學門大家。
父親除了自己的研究外,生活細節也都難不倒他,煮飯,做菜,針線活也都是一把交椅,甚至可以幫姊姊和我綁辮子,綁得細致漂亮,我非常佩服。
2014賣出投資公寓後,一筆獲利就一直被我放在銀行活儲,直到2017年底吧,我看了簿子的利息實在很少,用計算機算了一下更是吐血,剛好那時候研究了香港市場,於是興起把這筆錢換成港幣,投資港股的念頭。
我之所以執行換匯動作,是因為新聞報導台幣勁升,說出國去哪玩會省多少錢,如果你不出去玩還是可以省到錢,那就是換匯!首先我看了一下港幣長期區,大概3.8到4.0間算常態,看起來沒什麼其實還是有5%,加上我不單是賺匯率,我的資金打算投入港股賺股息跟價差。
|
近五年港幣區間 |
考慮香港首先是港股標的都是華文,好上手,規模比台灣大很多,加上港幣跟美元掛勾,基於分散投資風險所做的決策。若其它幣別,除了要自己查一下長期趨勢,是否有像我一樣的計畫B,讓自己一魚兩吃,也是重點考量。
於是我在2018年過年前後,分兩批以3.78換了港幣,也在半年後買進香港電訊股票,股票我不久後就獲利了結,港幣原本並不打算換回來,畢竟台幣也不是強勢貨幣,手上台幣也不缺,一直放到最近反送中議題延燒不止,才以3.98換回來,也算是有吃到預計的3.8-4.0的區間,於是單單貨幣換匯就賺了5.29%,把前兩年沒定存的損失都賺回來了。
換回來的當下,當然是怕香港抗爭乃至擠兌情況,會導致港幣的下跌,但也不排除政治干預會讓港幣升值更多。投資多年經驗,我不會去預設太多,該賺的有賺到,避開風險偏高的區域,若市場情緒讓港幣再次掉到3.8以下,我還是會考慮重新前進港幣,恐慌才有低點,況且這也只是一部分資金,也還不算貪婪。
所以歸納重點:
1.投資時先研究長期區間,或許稍微搜尋你就懂很多了。
2.投資策略不要只是一個動作,最好有延伸策略,能一魚兩吃,甚至多吃。
3.不要整批進出、也不要玩身家,分批換、分散投資,會發現幾乎都會賺錢。
4.直接投資比間接投資好,基金跟保險的內文不會比網路爬文好懂。
5.有彈性的投資比綁定存好,所以我台幣外幣都不定存,擁有選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