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那些年我帶的成長會(節略版)

財商成長會四年了,高中畢業生都將大學畢業,換算這將近1500個日子,即是人生奮鬥時間的十分之一了。兩年前首期刊物發刊,我回首當時召集的心路歷程,覺得是人生的大轉彎,也是命運的新開始,但我始終相信,人生雖然片斷,依然相連相續。曾經追求的東西,在新的階段,固然放下以致塵封,但卻不會消失不見。

羅伯特清崎的第一本書,當時一心想進出版社,這本紫色書就當是出社會前的小小佐料吧,沒想到卻讓我看見財富與知識的內幕。隨後金融海嘯的發生、社會的巨變,工作輾轉、思索綿延,初次閱讀後的四年,我成立了財商成長會。如今看遍理財叢書後,重拾紫皮,驀然八年的匆匆,同一本書顯影的財務圖像是那麼不同,我已從憤憤的階級青年,轉換為戮力成長的執行者。

兩年前,成長會六位夥伴的心得,為一年的現金流聚會與一年的固定分享做了評語。四週年的當下,我希望承先啟後由會內新夥伴接續分享,透過不同的視角讓大家認識成長會。相較於前兩年,我們在分享上加入了更豐富的外部元素,豐榮銀幣張董、霸王卡有輝兄、股市包租公的張智勝老師,以及國泰人壽黃國華講師,提升我們不同面向的知能。特別是創業領域,我們的夥伴創立了職業工會,本人也將財報資訊升級服務為7%俱樂部,已實踐多年的工藝展堂,優化其現金流導入清潔領域。這些刺激與創新,使成長會慢慢由管道提供,進階到團體互惠。

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差異,就是我們得到很多投資消息。前兩年的成長會,以理財主題的聚會為主,大家彼此熟識,交流特定理財主題。後兩年的成長會,因為理財共識累積,有較多理財興趣的夥伴加入,他們擁有較專業的財務知能與關係,也使成長會得到更多資源火花。於是,友情之外,判別是否投資就成為另一個重要課題。就個人淺見,優勢評估、風險掌控、適合程度、原則與信任,是重要審視項目。很多案子很棒,但就是不適合自己,諸如資產規模、合作磁場等,尤其是業務型商機,通常要投入自己的時間跟人脈,是否具備充足的動機跟個性,才是成敗關鍵。

(中間節略)

這些日子,我有幸能以好學深思的態度經營成長會,慢慢在財報、公司治理、金融真相、人口趨勢上得到些啟發。特別是近期延伸思考了幾個世代間,發現價值的轉換有如板塊移動,這當中隱藏許多資本家的手,透過個人可支配時間與金錢,就會慢慢發現這個祕密。未來,我會慢慢將這些發現跟身邊朋友分享,而他們也會回饋新見解或印證我的說法,最重要的,是透過這樣的實踐,真假將被分辨出來,沒有丟掉假的議題,財富與成功不會來臨!也與所有一起奮鬥的夥伴共勉之。

財商成長會創辦人寫於四週年第二本刊物  2014.11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新竹看屋紀實─後站竹蓮垃圾屋

自從我人生第一間房子買在後站
我就對中古屋、後站
老舊沒落卻市中心的地方有種喜好
我是會投資的人
但我不會見錢眼開到處下斡旋
於是一兩位比較熟識的房仲
久久遇到一次車站附近的物件
就會聯想到喜歡車站附近的杜先生
(不是鐵軌附近喔,不一樣)

這個物件在車站立體停車場附近
新竹當地人比較知道
旁邊有條很小的狗洞機車道
就在出口不遠
只是位於巷子內又彎曲又交叉
直覺只能投資不宜自住
(其實買房還是買自己會住的來投資較好)


果然裡面已隔成五間雅房出租
這種帶租約賣的物件
前陣子很有市場
通常殖利率蠻高
公設如果也能整理好
鄰居關係又不錯的話
(施工偶爾會影響鄰居)
接手的人意願就很高



可惜的就是這間二樓屋齡已35年
不小心看到一位房客
長得跟通緝犯蠻像的
對面門口跟一樓住家門口又都堆滿垃圾
直覺就是被惡意打壓
這樣的屋況比起買物件
我覺得調查這位垃圾山屋主比較有趣

有沒有人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