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

偶爾小分析

大家都在聊勝華
我也看了一下
原來他跟勝開有關係
一間公司除了看賺錢賠錢
更重要的是看老闆有沒有信心
信心是他自己的錢還是別人的錢
這個郭董有說過
雖然他後來也都在玩別人的錢
從股本形成看出勝華一直很敢拿股東的錢
現金增資不是翻倍就10億起跳
大股東持股這四年一直在降
最可怕的是2011年營收創新高卻還是賠錢
這代表做越多賠越多
於是我仔細觀察那一年營運成本
營收增加47%,營業成本卻增加了55%
這已經不是規模經濟了
更何況去年營收衰退了2成
管銷營業費用居然大幅增加了80%
從2008年開始,勝華的低毛利
已經讓他的本業收入低於業外
這也是警訊之一
當初為什麼散戶會買勝華
因為大家都覺得觸控是趨勢
趨勢只是種感覺
老闆通常都很自我感覺良好的
數字管控證明一切
2014.09
-------------------------------------

我看了一下臺鹽
因為它有減資所以淨值拉起來
如此則EPS也會比較好看
他的負債確實很低
但因為他本業不夠賺錢
也導致他比較多資金都在轉投資
佔了五分之一吧
收益差不多都有本業的一半
顯現它本業比較弱
隸屬經濟部所以董監會蠻固定的
2015.02
-------------------------------------

今天有朋友問中鋼
一直以來我都不看好中鋼
因為我看公司不太重視規模
量跟質同步提升的公司才會爆發
但太多公司是規模變大後
就開始不知道自己是誰

近八年營收100年最高
去年營收是當年9成
管銷研發費用卻是當年的113%
也連續兩年認列處份資產損失
投資者須辨明~~
2015.07

-------------------------------------

一直是存股好標的鎰勝
104年走勢突然急轉直下
跟連續9年配息未曾少於2元
近5年更是連年3元以上的數字很不相稱
103年EPS更首度跌破4元
這絕對不是穩定獲利該有的數字
因為鎰勝似乎沒有緊跟景氣復甦

仔細研究發現
公司現金一直是充裕的
但是卻在102年度開始
股本出現現金增資的變化
但流量表沒有現金增資進項
原來問題出在101年的公司債
(當年信錦也發行公司債)
募到了將近8億元
如果以後續增資狀況看
很有可能是可轉債

於是自102年開始
已連續三年膨脹股本
膨脹幅度達原股本的9%
若往前觀察會發現
鎰勝已有多次現金增資紀錄
早期更有連續11年配股紀錄

101年公司債相關資料
歷年現增資金運用
以及早期配股時EPS變化
將會是股東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2015.09.16

-------------------------------------

網路上看到
有網友要去解定存拚中信
我看一下近13年中信走勢
其實覺得還有空間
財報的權益報酬看來是大舉舉債所致
畢竟營收一直創新高
但每股合併營業額還是比2007掉了4成
回頭印證K線
殷實投資人VS強力槓桿金剛
性質是迥然不同的呀
2015.12.12

-------------------------------------

泰山家族之爭告一段落
重新看了當初董事辭任聲明
除了酬勞爭議外
就是大陸投資跟全家董事問題
就六月轉投資資料
透過開曼泰山投資大陸
帳面居然剩下不到7%
喜威世流通也不到9%
難怪八年本業只有一年賺錢
算是很大的危險

聲明中感受到
董事很重視全家投資收益
但在100-102年這三年營收創高
毛利卻下滑不到15%
本業虧損擴大到3億超越投資收益
(每年投資收益全家貢獻2億)
整頓這兩項潛藏10幾億的虧損
將是關鍵
2016.06.12
-------------------------------------

台肥以前是好資產股
從財報看98年開始似乎有變賣資產
業外投資收入開始減半
102年開始土地成本墊高20餘倍
可能重估或賣舊買新
不過轉成投資後看不出賺賠
本業穩定
但投資收益不如以前
加上有些少數股權調整
其實不太懂他利潤的邏輯
(這也是轉投資可動手腳的地方)
看起來資產變多、淨值穩定
但應該是把過去隱藏的露出部分
目的是讓財報看起來正常
2016.06.30
-------------------------------------

好樂迪在很多雜誌跟書籍被列為存股標的
確實我也有觀察
但就損益狀況來說
還是會注意其投資狀況
畢竟業外收益少則都佔淨利約兩成

然而忽高忽低的投資收益
與104年飆高的處分投資利得
是我比較在乎的
104年認列處分受益
並無法客觀判斷成長軌跡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
是好樂迪轉投資
其資產負債表連續三年登載損失準備
持股26%的錢櫃確實在大陸有點新聞
而好樂迪國際的帳面價值
也確實有需要進一步釐清
2016.09.28
-------------------------------------

很久沒關注亞泥
只聞傳出大陸投資失利
沒想到2015年走勢下探
叫人不敢相信它是存股族愛好

從存股以來我沒買過亞泥
因為就殖利率來說
金融海嘯後29以下才有買點
從101年後從未見到

再深入點看
101年的營業狀況確實讓人盜汗
營業利益腰斬再斬
但EPS卻守住六成成績
突顯亞泥業外佔比問題
果然自97年開始近8年
有六年業外收益大於本業
這個比例已經爆表了
另外業外支出也不單純
每年幾乎都要繳16億的利息
這讓我關注到他的資產

從資產狀況看
發覺101年真是關鍵年
或許是會計準則關係
這年的隔一年
亞泥的長投增加500億
雜項資產則增加150億
佔101年資產比例三成多
總的來說我會看看而已
不會拿亞泥來存股
2016.12.29
-------------------------------------

半年前我看晶電:

99年最風光
賺7.16元,配4.5
隔年毛利率就降到跟金融海嘯一樣
那時候很多LED都開始轉壞
但較難想像的是
民國100年成本居然拉這麼高
加上原本就是高資本支出的特性
幾乎每年總折舊都只有一半
這樣經營會很辛苦

只有這兩年現金流些微轉正
剩下的周轉現金
應該都是公司債募來的
總資產有一半都是機器
目前是折舊65%了
但104年營益率也創新低
能不能熬下去
公司自己財務調整恐怕比業績重要

如今我看晶電:

獲利狀況看起來有好轉
很多負債比也有降低
但無形資產占比偏高
本業收益依舊不大
如果獲利扣掉匯兌損失
其實還是虧損
元月營收在近五年比較下
並沒有特別突出
覺得短線會上漲
但長線我持保守態度
2017.02
-------------------------------------

這間印刷電路板
年報出來了
營收從102年開始有增加
但營益率降到最低
衰退3.5%營益率
營收就變成要增加約四成才能補
這幾乎是補不回來的

它的規模跟大華差不多
但董監持股約10%左右而已
公司手上現金雖多
但流動負債也很高
整體負債一直在五六成間

最差的情況至少
在營業利益率要拉到5以上
營收也要好轉才行
去年初有發公司債
轉換價格30.9
所以只要漲超過這個價格
就會有轉換賣壓
2018.03
-------------------------------------

劍麟
估價好時 獲利水準最低要15
現在最高13.58
公司三次跟股東要錢擴張
2018車市已經沒那麼好
大戶從今年開始賣居多
老闆只有8月有加碼一點
本益比算低
但獲利沒成長
股價要長期反彈比較難
2018.12
-------------------------------------

之前買賣房子認識仲介
問我他們公司股票如何
原來他們有參與認股
我發現他們利潤下滑
2013後更是明顯陡降
2016第四季灌入業外收益
合約負債也突然暴增
更令人不解的是
仲介原本的輕資產特性
逐年背上沉重存貨
縱然中途有人覺得不錯
我則是持續保守
201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