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從就業、鐵路、公路看房市


曾經政黨輪替在台灣很新鮮,但還有更新鮮事情就是人口減少!
從二戰以來的蓬勃發展現代化,讓我們無法理解什麼叫衰退。
就在我們苦無解決方針,整天咒罵政府的時候
低出生率已經開始闖進校園,使師資問題浮現
也迫使樂觀的退休、社福編制慢慢成為國家型龐式騙局
政黨可以再次輪替,但人口變化就像航空母艦,無法急轉彎




 

本文試圖從「衰退」這個預設,去思考房市未來
先解說衰退的意涵,參酌各縣市就業數據
輔以鐵、公路運量、位置進行比對,希望呈現大概輪廓。

一直以來,主張崩壞的專家很多,但鄧肯的研究令人驚豔
他的推論讓韓國、中國相繼超越台灣有了根據
主張以人口作為經濟主體,計算其消費變化之增減
最後得到經濟成長趨勢大體落後人口成長趨勢46年之結論(P32)
而台灣的消費頂峰落在2009-2010間(P12)
一國的消費與股市變化,尚須考量貿易網絡
但對購屋需求而言卻提供很強的獨立參考價值
亦即我們將開始嚴肅面對房地產不會擴張的事實


               

鄧肯表示陷入經濟懸崖後的購屋策略
市區是很重要的考量(P110),且人口要移入並成長(P114)
於是筆者從各縣市資料查閱
為了避免有戶口無勞動的情況
還特別挑選「就業人口成長率」做指標
以全省成長率做為平均數
將近10年就業人口成長率超越平均數的抓出來

北部: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
中部:台中市
南部:嘉義市
外島:澎湖縣、金門縣

裡面意外沒有台北市跟高雄市
顯然這兩個都市的成長已顯露疲態
若人口總量不再上昇,除了上述黃金區域
還有哪些地方能積蓄暴衝的可能性?
外島的出現也令人訝異玩味


           

有了縣市基礎後
第二項擷取民國102年最新台鐵整年度的客運量
假定這差不多就是極限的話
雖然統計資料2025年台灣人口才會零成長
但遞延現象應是壽命延長的結果
分析運量會發現幾個現象:

台北運量接近2500萬,若加進轄區的松山即達3100萬
桃園加中內壢亦逼近2500萬
大者恆大,顯示台北市依舊有很強的吸納力
桃園中壢的實力非常堅強

近一步觀察這些大都會對週遭的影響
中壢成功結合桃園
萬華明顯被兩強瓜分
苗栗也呈現瓜分遠輸新竹的780萬


          

很團結的則像台中獨大有930萬的運量
很慷慨的則有台南自己900萬
北邊的新市永康大橋也都有100萬水準

反觀高雄760萬運量就顯得不多
其中重要原因就在高鐵所在新左營的230萬

且看台鐵專搭支線
新竹的六家93萬、台南沙崙71萬,新烏日更高達181萬
這些運量顯示了共構的強度,也是台北板橋獨霸之因
可見高鐵營運雖不佳,但沒有共構的都會將面臨考驗

最後我們取北北桃竹、台中,附帶台南、高雄
這幾個都市的國道交流道做比對
將靠近上述大都會的交流道抓出

台北:南港、圓山、台北
新北:汐止、中和、土城
桃園:桃園、內壢、中壢
新竹:竹北、新竹
台中:大雅、台中、南屯
台南:新市、永康、台南
高雄:鼎金、高雄、中正




會發現國道幾乎是都會區外環角色
其中不乏早期是工業角色
在人口擴張下逐漸興起的
或者扮演郊區運輸,慢慢成為交通樞紐
北部較多原先工業區移開後重劃
反而成為新興建案指標,拉高人口胃納
南部的國道似乎較貼近他們生活
其中新市還有兩條國道包夾
打通進去又有鐵路,形成另一種特殊運輸網

房子難道一定要買市中心?
如果能讓房子產生正現金流
例如店面、倉儲、辦公等等的話
或許不太需要擔心跌價問題
但具強大現金流的投資標的
卻往往具備高度人流、物流,或者價值

地段在未來將賦予各個地區形成拉人大戰

獻給所有思考房產的朋友們
也歡迎樂於房市投資的朋友一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