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種子與結果


某次在網路上
發現孫淑媚演唱的影片
原本這很稀鬆平常
但卻是在巨蛋
而且是宗教盛會
我還沒好奇完畢
訪問時孫淑媚說
如果也可以在這麼大場合演唱多好
時間應該是2019
種子怯生生種下



開始了「天橋下的魔術師」
「趁她還記得」
等突破以往的角色扮演
透過〈我要閃閃爍〉臨門一腳
在《拜六禮拜》熱播時達成


小杜在高流演唱會現場拍攝


孫淑媚非常多抒情歌
抒情歌時期的她沒勇氣開
晚近認識的
以為她是台版韓風大姐頭
其實只是悲傷鋪陳了比較久
現在轉型爆發😆




還記得那天在忠孝復興
與友人餐敘
突然滑到孫淑媚粉專貼文
好像是我傳的影片
因為當初那個比賽片段
我也是害怕失傳特別保留上傳
沒想到被本人看見
還打算演唱會表演
2025年的演唱會現場
這首歌真的出現了
還運用AI
古今同部,時空回響
大家都見證了那個願望



從古至今
我絕少去蹭名人
因此類似記憶屈指可數
第一次是李家同校長
第二次是
唐綺陽老師
第三次是李敖簽書會
第四次就是這一次了
其實,互動不是結果
是你持續朝一個方向的紀錄罷了





原文連結
〈何處再有桂花巷〉

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有歷史的買地事件


之前買高雄苓雅區土地
國產署未繼承案件
需要做實價登錄
我自己去跑
賣方資料我依照國產署來文填寫
到地政辦理時
櫃檯小姐問我賣方有來嗎
我心想這是未繼承拍賣耶
我說:「賣方是民國前5年生的......
那小姐才突然領悟



彰化那塊地
有三分之一是土地公的
沒有地址
我心想神明本來就不用地址

但還有幾個共有人就很怪
有地址,但很簡單
是日據時代的地址
然後沒有身份證字號
我猜八成也是過世了
最後
地政單位也確實不聯繫
直接買賣移轉給我
於是我就跟土地公的名字在一起了






最近一塊講美的建地
謄本註記:「保持證白字第XXXXX號
讓我又疑惑了一下
這到底是啥??
就如圖片所說
這應該是土地總登記時措施
到現在還註記保持證
就算我是卜學亮
也找不到人吧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這樣拜土地公才有效

 



拜土地公就像存錢
求是將機運提領出來而非送財

-

多親近熟悉
土地公也比較有理由助你
一部分是多次動念夠強
一部分是供品累積夠多

-

有分天富福德跟地藏福德
(初二天富、十六地藏)
業障多比較難接到轉運福氣
(需參考三赦三庫)

-

拜土地公的敬茶可當財水喝

-


有緣方位
鼠牛 東南方
虎     南方
兔龍 西南方
蛇     西方
馬羊 西北方
猴     北方
雞狗 東北方
豬     東方

-

稟文可不拘形式
跟土地公說清楚
誰、住哪、時、帶什麼供品、求何事
(有重要事需確認再擲筊詢問)
最後一定要說
若蒙恩得助必將功造德以謝神恩

-

【賜財日】拜土地公效果更好
見農民曆共六種日子
丙午日
丁巳日
丙寅日
丁卯日
甲午日
乙巳日



摘要自《這樣拜土地公才有效》

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當你不知道要找誰



每次重進都會隨機跳出你今日的業務建議😆





一、    點、線、面,個人→團體→系統
二、    創業必讀
三、    多元收入為最終目的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百億商機之「盲」與「缺」


最近又逛泡泡瑪特
一直疑惑這些娃娃有什麼魔力
年銷幾百億
突然想到有魔力的可能不是娃娃
是人心想讓拼圖完整的懸念
跟盲盒類似抽抽樂的快感









王心凌說因為自己抽不到
所以隱藏版其實砸不少錢
讓我想起
前陣子有人說奢侈品
賣的其實不是銷量
是你買不起的懸念



或許也是一種
得不到最珍貴
超越稀缺與限量
那些原本不存在的一閃一爍
只是大家乾巴巴望著的眼睛

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偶爾小分析

大家都在聊勝華
我也看了一下
原來他跟勝開有關係
一間公司除了看賺錢賠錢
更重要的是看老闆有沒有信心
信心是他自己的錢還是別人的錢
這個郭董有說過
雖然他後來也都在玩別人的錢
從股本形成看出勝華一直很敢拿股東的錢
現金增資不是翻倍就10億起跳
大股東持股這四年一直在降
最可怕的是2011年營收創新高卻還是賠錢
這代表做越多賠越多
於是我仔細觀察那一年營運成本
營收增加47%,營業成本卻增加了55%
這已經不是規模經濟了
更何況去年營收衰退了2成
管銷營業費用居然大幅增加了80%
從2008年開始,勝華的低毛利
已經讓他的本業收入低於業外
這也是警訊之一
當初為什麼散戶會買勝華
因為大家都覺得觸控是趨勢
趨勢只是種感覺
老闆通常都很自我感覺良好的
數字管控證明一切
2014.09
-------------------------------------

我看了一下臺鹽
因為它有減資所以淨值拉起來
如此則EPS也會比較好看
他的負債確實很低
但因為他本業不夠賺錢
也導致他比較多資金都在轉投資
佔了五分之一吧
收益差不多都有本業的一半
顯現它本業比較弱
隸屬經濟部所以董監會蠻固定的
2015.02
-------------------------------------

今天有朋友問中鋼
一直以來我都不看好中鋼
因為我看公司不太重視規模
量跟質同步提升的公司才會爆發
但太多公司是規模變大後
就開始不知道自己是誰

近八年營收100年最高
去年營收是當年9成
管銷研發費用卻是當年的113%
也連續兩年認列處份資產損失
投資者須辨明~~
2015.07

-------------------------------------

一直是存股好標的鎰勝
104年走勢突然急轉直下
跟連續9年配息未曾少於2元
近5年更是連年3元以上的數字很不相稱
103年EPS更首度跌破4元
這絕對不是穩定獲利該有的數字
因為鎰勝似乎沒有緊跟景氣復甦

仔細研究發現
公司現金一直是充裕的
但是卻在102年度開始
股本出現現金增資的變化
但流量表沒有現金增資進項
原來問題出在101年的公司債
(當年信錦也發行公司債)
募到了將近8億元
如果以後續增資狀況看
很有可能是可轉債

於是自102年開始
已連續三年膨脹股本
膨脹幅度達原股本的9%
若往前觀察會發現
鎰勝已有多次現金增資紀錄
早期更有連續11年配股紀錄

101年公司債相關資料
歷年現增資金運用
以及早期配股時EPS變化
將會是股東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2015.09.16

-------------------------------------

網路上看到
有網友要去解定存拚中信
我看一下近13年中信走勢
其實覺得還有空間
財報的權益報酬看來是大舉舉債所致
畢竟營收一直創新高
但每股合併營業額還是比2007掉了4成
回頭印證K線
殷實投資人VS強力槓桿金剛
性質是迥然不同的呀
2015.12.12

-------------------------------------

泰山家族之爭告一段落
重新看了當初董事辭任聲明
除了酬勞爭議外
就是大陸投資跟全家董事問題
就六月轉投資資料
透過開曼泰山投資大陸
帳面居然剩下不到7%
喜威世流通也不到9%
難怪八年本業只有一年賺錢
算是很大的危險

聲明中感受到
董事很重視全家投資收益
但在100-102年這三年營收創高
毛利卻下滑不到15%
本業虧損擴大到3億超越投資收益
(每年投資收益全家貢獻2億)
整頓這兩項潛藏10幾億的虧損
將是關鍵
2016.06.12
-------------------------------------

台肥以前是好資產股
從財報看98年開始似乎有變賣資產
業外投資收入開始減半
102年開始土地成本墊高20餘倍
可能重估或賣舊買新
不過轉成投資後看不出賺賠
本業穩定
但投資收益不如以前
加上有些少數股權調整
其實不太懂他利潤的邏輯
(這也是轉投資可動手腳的地方)
看起來資產變多、淨值穩定
但應該是把過去隱藏的露出部分
目的是讓財報看起來正常
2016.06.30
-------------------------------------

好樂迪在很多雜誌跟書籍被列為存股標的
確實我也有觀察
但就損益狀況來說
還是會注意其投資狀況
畢竟業外收益少則都佔淨利約兩成

然而忽高忽低的投資收益
與104年飆高的處分投資利得
是我比較在乎的
104年認列處分受益
並無法客觀判斷成長軌跡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
是好樂迪轉投資
其資產負債表連續三年登載損失準備
持股26%的錢櫃確實在大陸有點新聞
而好樂迪國際的帳面價值
也確實有需要進一步釐清
2016.09.28
-------------------------------------

很久沒關注亞泥
只聞傳出大陸投資失利
沒想到2015年走勢下探
叫人不敢相信它是存股族愛好

從存股以來我沒買過亞泥
因為就殖利率來說
金融海嘯後29以下才有買點
從101年後從未見到

再深入點看
101年的營業狀況確實讓人盜汗
營業利益腰斬再斬
但EPS卻守住六成成績
突顯亞泥業外佔比問題
果然自97年開始近8年
有六年業外收益大於本業
這個比例已經爆表了
另外業外支出也不單純
每年幾乎都要繳16億的利息
這讓我關注到他的資產

從資產狀況看
發覺101年真是關鍵年
或許是會計準則關係
這年的隔一年
亞泥的長投增加500億
雜項資產則增加150億
佔101年資產比例三成多
總的來說我會看看而已
不會拿亞泥來存股
2016.12.29
-------------------------------------

半年前我看晶電

99年最風光
賺7.16元,配4.5
隔年毛利率就降到跟金融海嘯一樣
那時候很多LED都開始轉壞
但較難想像的是
民國100年成本居然拉這麼高
加上原本就是高資本支出的特性
幾乎每年總折舊都只有一半
這樣經營會很辛苦

只有這兩年現金流些微轉正
剩下的周轉現金
應該都是公司債募來的
總資產有一半都是機器
目前是折舊65%了
但104年營益率也創新低
能不能熬下去
公司自己財務調整恐怕比業績重要

如今我看晶電:

獲利狀況看起來有好轉
很多負債比也有降低
但無形資產占比偏高
本業收益依舊不大
如果獲利扣掉匯兌損失
其實還是虧損
元月營收在近五年比較下
並沒有特別突出
覺得短線會上漲
但長線我持保守態度
2017.02
-------------------------------------

劍麟
估價好時 獲利水準最低要15
現在最高13.58
公司三次跟股東要錢擴張
2018車市已經沒那麼好
大戶從今年開始賣居多
老闆只有8月有加碼一點
本益比算低
但獲利沒成長
股價要長期反彈比較難
2018.12
-------------------------------------

之前買賣房子認識仲介
問我信義股票如何
原來他們有參與認股
我發現他們利潤下滑
2013後更是明顯陡降
2016第四季灌入業外收益
合約負債也突然暴增
更令人不解的是
仲介原本的輕資產特性
逐年背上沉重存貨
縱然中途有人覺得不錯
我則是持續保守
2019.01
-------------------------------------

富邦momo這幾年
也算演示了一次追高的經典
股價是疫情後開始噴出
在那之前穩定在EPS10附近
本益比30左右
2020年獲利成長四成到13.8
股價直接翻到700
隔年更誇張
獲利不過也就多4元到18元
股價追捧到1700
本益比都100倍了
後來獲利拉回至少還在15吧
結果市場直接狠摔回500元
幾乎是打回30倍原形
他們財報確實有點小缺點
就只是看看
目前公司現狀仍是微幅衰退
股價400撐不住了
本益比30也沒了
2024.12
-------------------------------------

知名光學連鎖公司驚傳掏空?
十年前我也曾觀察這間公司
見新聞回頭看財報
記者說公司有成長
其實成長都是來自業外
近3~4年加大股票投資
買了幾億的高股息ETF跟債券ETF
還質押重複買
完全跟上這波被動基金潮
只是轉投資未爆
先爆的卻是加盟問題
2025.09
-------------------------------------

從財報啟發的個人理財

 

這幾篇文章是2023-2025
看財報時聯想到的






這間上市通訊公司非常輕資產
產品在中東也很熱賣
公司完全沒欠銀行錢
為什麼
因為滿手的錢
手上的錢是廠房的8倍
(電子代工類也,只是存貨更高)


----------------------

長江向來以穩健經營著稱
其中長實更是如此
因此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看一下他們
從長實財報
會發現他們現金可直接償還長期負債
現金跟負債
都大概是硬資產的20%
一般人是頭期款買房
李嘉誠只剩頭期款沒付


----------------------

為什麼很多人財務狀況會不好
除了存不到錢
還有舉債太多的問題
一般人信貸空間大約是年薪兩倍
我投資的公司
三到四成完全沒銀行負債

(台積電銀行負債比例也非常低)
有銀行負債的
舉債額度也約一年獲利左右
現金
都有兩年獲利數左右


----------------------

剛看台大資產負債表
發現他們資產600多億
其中佔最多是機器設備約200多億
不過他們一年教學收入100億左右
流速算很快
以致總資產不過6-8倍
於是這個佔比讓我思考到
如果總資產一定會是流動數字的倍數
一般人總資產
可能多數是徘徊在年收入2-8倍


----------------------

剛看了鴻海財報
資產主要就是現金、應收、存貨各1/3
很多人會被近兆的現金驚訝
其實看了應付帳就全明白了
更需要驚訝的是
長期負債佔比很少
長期借款需要抵押的也很少
一般人
若能創造高比例應收跟存貨
甚至跟現金一樣多
我相信財務狀況也是巨人




2025年8月29日 星期五

未上市股票二


那天去標股票
果然颱風天競爭者少
繼中友、欣桃、元大投信都失之交臂
這次終於順利得標

-

開始前在外面等其實就能聽
很少人提到你要的標的
就比較有勝算
那天其中有一組三個人
討論一間生技很熱烈
還現場打電話給公司
詢問產品通路
後來才知道那標200多張
還是謹慎一點好
最後他們沒成交

-

失敗為成功之母
我也常常沒買到
投標不能志在必得
孫子兵法說「待敵之可勝」
要撿便宜
只能在大家都沒有戒備時

買媒體需確認沒有黨、政身份


東森在我大學畢業時
大股東變成私募凱雷集團
過程很波折
頂新鮭魚返鄉後百億買地
在我到竹北工作後
因為劣質油案被抵制
開發案被終止

-
原本這兩個案子的公司
我應該都不會碰
沒想到卻遇到共同連結
2017茂德買下東森電視
2018茂德買下頂新那塊地
-
當年交易金額
再用股本回推
就可以知道成交股價
這是有別於EPS的算法


需到所屬股務辦理轉移&代徵證交稅




相關文章
〈未上市股票一〉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直播批次

第一批次   2017
第二批次

財報基礎概念
財務比率表
何時該注意財報公布
持股相關稅賦
何為溫公線



第三批次
第四批次

存股桌遊
敏捷應用財報季表
世界上其他好公司
幾次崩盤回顧
鄰家百萬富翁的啟示


第五批次
第六批次

現金流量表
從信用看週期最準
湊床紅黃綠
股市中的主人&狗


第七批次 2020
第八批次

釣勝於魚
本益比看成長股型態
匯損操作眉角
股東PK房東
水位大絕招
存股族才能用的槓桿


第九批次 
第十批次 2021

葛拉漢公式精準低點
紅黃綠的中線
先上凸?先下凸?
存股每年住飯店
風險定義錯幾十年了
高利率高價差高勝率





第十一批次 
第十二批次 2022-2023

公司保留現金比
十神財務投資學
孫子兵法股市啟發
如何解決買股票畏病
景氣燈號還能參考?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來自的神奇


某天滑抖音
突然看到一位素人
台語歌唱得不錯
掃了一下留言區
可惜不知道是誰



拜演算法之賜
過兩天在推薦影音裡
又看到她了
這次終於知道
一位在福建惠安的駐唱歌手



很多台語歌,來自台灣
因此不少人來台追夢
〈鄉音無改十年後〉的劉翔輝
或許很多人不認識
但同一時期還有一個來自福州
趁著到台灣交換學生
順便參加比賽
還拿了總冠軍的陳昊宇
後來《如懿傳》裡的舒妃
應該大家就很有印象

曾參加「華人星光大道3」的陳昊宇



陳昊宇比賽時
唱的幾乎都是台灣歌手的歌
多年前我去廈門
雜貨店裡的飲料
印的明星是周杰倫
兩種衝擊不同而又相似


衣錦還鄉
鄉民、校友,以你為榮
每個時代每個時刻
都有人勝利,也有人落敗
唯一總是值得的
是站上舞台
雖然天下無不散之宴席
但鄰里總有傳不完的事蹟



不只比賽的舞台
歌曲、電視、大螢幕
都是舞台的變身
當國外一堆人模仿抖音曲
抖音也成了舞台



在抖音上
滑到陌生人唱著熟悉的台語歌
就跟當年看到那罐飲料一樣










◎作者其他文章◎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韓流的意外


以前台灣只有哈日
後來出現了一個分界線
大長今
不但讓韓國進入我們視野
產生很大觀光效益
隨後韓星
更打破我們對瞇瞇眼的審美
〈從T-ARA看舞台背後〉
〈舞台最高境界〉
觀察了「韓」流的形成



原本我不期待
有人仿效韓國培養巨星
直到2024年一場朋友餐敘
我接觸到第五屆〈乘風破浪的姐姐〉
也就是謝金燕那屆
從很多不熟悉的相見歡
分組展現團隊合作精神
又再拆開
顯示彼此獨立的潛能



舞台票選
與韓國當年選秀節目很像
前幾屆也不少赴韓發展的藝人
在節目裡大放光芒
又融入了近年流行的實境型態
創新上
芒果TV則不走選秀
用30+當作門檻
要讓姐姐們
用自己的資歷挑戰唱跳
用汗水去站上絢麗的舞台



30+的預設
其實姐姐們本身就自帶人氣
很多還是業內評審等級的人
說是要接受觀眾跟評審的考核
不如說是在這些厲害的同儕中
真的丟不起臉



節目宿舍練舞的王心凌

台灣也有藝人曝光
最經典的是第三屆的王心凌
國小跟國中的畢業旅行
總是令人難忘
不過通常不是真的多好玩
而是聚首三年的同學
總是制服跟課堂的印象
在畢旅那段時間
才能打破限制
能不談課業還一起夜間部
浪姐的實境很徹底
也激起各路粉絲的好奇
原來鏡頭外幕後花絮這麼精彩



持續兩個多月的動態
節目又故意
讓資源只能隨機取得
對不是本行的參賽者來說
不但又驚又累
很多時候更像被打回素人
也考驗臨場學習心態


陳麗君驚豔四座的初舞台



我看的那屆2024
陳麗君出場很突出也特別
一度她身邊的人也懷疑
傳統戲曲竄到流行殿堂裡
蹚這渾水做什麼
但陳麗君很堅定
會用戲曲為現代表演增色
果然陳麗君依靠戲曲的底
讓自己更加分
很快成為隊長




比賽結束後
越劇專科學校報考率暴增
這個仿效韓流的舞台
幾經廝殺、快意恩仇
默默留下了各路印象
王心凌再度爆紅巡迴
鐵粉那句「我們是老了,不是死了」
大家都適用









◎作者其他文章◎


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

一次考過信託認證

感謝親朋好友沒認證也信任我
現在是合格信託人員
錢可以拿回去了 喂~~


這次考得還蠻高分
主要需要清楚的重點如下:
信託要素、架構、類別
相互間權利義務
各行業母法與兼營、附屬
權利行使期限
經營條件
不動產證券化
全權委託
員工持股信託
集合管理與分別管理差異
可投資項目限制
特殊目的
遺囑信託

至於太細的法規我是就放手
反正可能會再更動


類似的地方我會註記頁數整合



因為有實務經驗
加上之前看過謝哲勝老師的著作
所以考試是想了解整個生態樣貌
也並沒有死嗑教科書
四十歲以上了
為了增強動機就直接先看題目
慢慢就會抓到類似題目
甚至重複的題目
再去加強印象跟補強書本
讀書其實只是開始
畢竟最後你最熟的
還是要你有持續在摸跟經營的項目

這也是放諸四海皆準的



解題需注意「非屬」「有誤」
選項則通常讀起來太隨便的
😳
保證獲利
、保本、節稅免稅幾乎都
告知風險幾乎都😂

2025年6月8日 星期日

安平打狗兩樣情

 一府二鹿三艋舺
〈為什麼泉州人要打泉州人〉
釐清了個郊行之歸屬
我們要問的是
艋舺真的發展比較晚嗎


頂下郊拼後沒幾年
淡水打狗相繼開港
以開港時代的首富來看
淡水李春生與打狗陳福謙
年紀相仿
與他們年紀相近的
是林國芳與林維源

實際上板橋林家
早在林國芳父親林平侯
還住在新莊時就爆富了
鹿港首富陳克勸
與林平侯比較算同輩
他們都是開港前就有錢了


從林平侯自新莊到板橋
(新莊古代為舊內港,淡水是新港)
後起的
陳福謙從旗津到打狗
李春生從淡水到艋舺
不難看出都是往內陸移動



陳福謙跟李春生
都搭上開港商機的洋行
根據快200年前洋行與買辦的契約
買辦不單只是總經理
買辦還必須是資本家
商會人士
連鎖商
地方大德
船家
僱用者
店東
代理商與盤商
現代人只有其身份之一二
都可以致富
更何況當時之買辦擁有全部




陳福謙本人並非買辦
是他的弟弟陳北學
現台南安平仍保存良好的德記洋行
就是以前陳北學的大本營
那時不論安平還是哨船頭
都憑藉對外貿易
成為燈紅酒綠的繁華世界
陳福謙家大業大
有自己的商船跟洋行較勁
讓他直奔打狗首富
同樣身在安平的小姑娘
只能依託相許
心懸扁舟無南針
卻是宿命再相逢











◎作者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