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清崎的第一本書,當時一心想進出版社,這本紫色書就當是出社會前的小小佐料吧,沒想到卻讓我看見財富與知識的內幕。隨後金融海嘯的發生、社會的巨變,工作輾轉、思索綿延,初次閱讀後的四年,我成立了財商成長會。如今看遍理財叢書後,重拾紫皮,驀然八年的匆匆,同一本書顯影的財務圖像是那麼不同,我已從憤憤的階級青年,轉換為戮力成長的執行者。
兩年前,成長會六位夥伴的心得,為一年的現金流聚會與一年的固定分享做了評語。四週年的當下,我希望承先啟後由會內新夥伴接續分享,透過不同的視角讓大家認識成長會。相較於前兩年,我們在分享上加入了更豐富的外部元素,豐榮銀幣張董、霸王卡有輝兄、股市包租公的張智勝老師,以及國泰人壽黃國華講師,提升我們不同面向的知能。特別是創業領域,我們的夥伴創立了職業工會,本人也將財報資訊升級服務為7%俱樂部,已實踐多年的工藝展堂,優化其現金流導入清潔領域。這些刺激與創新,使成長會慢慢由管道提供,進階到團體互惠。
另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差異,就是我們得到很多投資消息。前兩年的成長會,以理財主題的聚會為主,大家彼此熟識,交流特定理財主題。後兩年的成長會,因為理財共識累積,有較多理財興趣的夥伴加入,他們擁有較專業的財務知能與關係,也使成長會得到更多資源火花。於是,友情之外,判別是否投資就成為另一個重要課題。就個人淺見,優勢評估、風險掌控、適合程度、原則與信任,是重要審視項目。很多案子很棒,但就是不適合自己,諸如資產規模、合作磁場等,尤其是業務型商機,通常要投入自己的時間跟人脈,是否具備充足的動機跟個性,才是成敗關鍵。
(中間節略)
這些日子,我有幸能以好學深思的態度經營成長會,慢慢在財報、公司治理、金融真相、人口趨勢上得到些啟發。特別是近期延伸思考了幾個世代間,發現價值的轉換有如板塊移動,這當中隱藏許多資本家的手,透過個人可支配時間與金錢,就會慢慢發現這個祕密。未來,我會慢慢將這些發現跟身邊朋友分享,而他們也會回饋新見解或印證我的說法,最重要的,是透過這樣的實踐,真假將被分辨出來,沒有丟掉假的議題,財富與成功不會來臨!也與所有一起奮鬥的夥伴共勉之。
財商成長會創辦人寫於四週年第二本刊物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