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下可以保留多少現金
試算表如下
名師人人尊敬
名醫人人信服
一樣照著某些規則
隨著經驗精進
名伶則沒有相應的聲望
戲曲本有一定曲調、身段
該專業也需長時間模仿學習
始能小有發揮
陳亞蘭國中畢業
就跟著父親劇團演戲
看似注定
也因此練就基礎
在明華園軋一腳而上電視
從而被楊麗花看中
雖說歌仔戲演員
每種角色都要會
但陳亞蘭小生扮相俊俏
觀眾幾乎都覺得她很帥
某次在飯店
剛好看到戲班在吃飯
男生竟然都變女生
視覺印象的落差令我震驚
事後想想
每個人在台上呈現的
都是觀眾想要的樣子罷了
其實歌仔戲除了演
還要唱
台柱的音感跟唱功也具一定水準
且看石惠君老師宴會表現
苦旦唱現代歌
還不夠驚艷
後來開始接演時裝劇的陳亞蘭
被唱片公司發掘
還陸續發了三張唱片
「放阮一個人」為其中一張主打
沒能體會我當初看到
『整桌古人吃飯那種驚訝』
不妨藉由這首歌
感覺一下你在人生中
時為自己、時為角色
那種轉換自在嗎?
是否有懂你轉換的人?
有些人很有錢
但很低調
因為他們的產品是在中上游
消費者不會直接看到
像是糖漿、特用化學、自動化機器
或是各種代工廠
很可能佔據很大版圖
但沒有人知道
就像〈小雨〉被傳唱多年
經典歌曲
找原唱卻有點困難
幸好她的聲音
有很強的辨識度
無人能唱出這麼細膩的問句
沒多久
林玉英又唱了〈無緣〉
出自同一位老師的作品
這位老師也鮮少人知道
其實他能填詞也能譜曲
人帥又能唱
只可惜有生之年太短
沒能留下更多經典之作
是不是情花慢慢凋落
還是緣淺比紙薄
〈無緣〉這兩句歌詞
說中了王登雄老師的創作路
如今只能藉由當年
少數灌錄的作品
也算是藉由科技
讓喜歡他作品的歌迷
如夢再相逢
曾經的呢喃之聲
曾經的八斗之才
只希望這幾首歌再次響起時
有更多人想起
或許,雨就只是雨
少幾分楚歌之情
黃三元
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
他唱紅了「素蘭小姐要出嫁」
這首歌後來拍成電影
他也是男主角
當紅時期他一天酬勞
是公務員十年的收入
北有洪一峰、南有文夏
中部就是出身彰化的黃三元
黃三元車禍後不良於行
作品傳唱中斷
幸好同時間有個人
聲音神似
國中剛畢業就由雷虎唱片
錄製了「田莊兄哥」黑膠
黃西田也因此與葉啟田
成為同期的歌王
黃西田沒有密集發片
他的電影跟連續劇作品
比唱片多更多
貼近鄉村生活的唸歌
樂於當配角且效果十足
依舊奠定他演藝的地位
1997年
出道超過30年的黃西田
又開始密集唱歌
帶著櫻桃姊妹出道
「夢你的夢」、「放伴洗身軀」
都是這時期的經典
千禧年後
櫻桃姊妹獨立發片
更名為BOB芭比
一開始走都會少女風
沒有引起波瀾
後面搖頭舞曲開始嶄露成績
後來
「圓圈」、「挑動」、「爽」
幾乎都是電音必備的名曲
中南部朋友說
芭比電音只要音樂一下
很多樂迷就瘋了
從黃三元到黃西田
再從黃西田到芭比
貴人不侷限於提拔
造勢與用勢
紅花與綠葉
之間的「給」與「得」變化無窮
完全不同的世代
完全不同的曲風
相同的是風靡中台灣
愛情的恰恰祙當放祙記
心愛的在叼位
這是陳小雲1992年的歌
非常紅,得到金曲獎
唱腔的差異
這首歌不單節奏輕快
也全無悲傷感
四年後
一首有點雷同的歌神奇出現
惦在你的身邊驚乎人知影
是含著珠淚跳恰恰
謝金燕詮釋〈含淚跳恰恰〉
差點讓我們忘記
這是首悲情歌
果然在台語歌跨過千禧鴻溝後
〈YOYO姊妹〉
〈叉燒包〉
〈練舞功〉
謝金燕曲風更專注在舞曲
把沉重的台語拉向搖擺
2006年開始新加坡編曲家Sebas
開始主力幫謝金燕製作
奠定謝金燕節奏台妹的地位
〈沒什麼我願意〉算這時期經典
舞曲比較難上戲劇片頭
但在大型舞台很好表現
帶動力十足
舞曲本無框
就看歌手能否華麗轉身
2010〈嗶嗶嗶〉決定放開視野
全歌融合國台粵英四語
這時另一位七年級編曲製作人出現
Starr Chen幫謝金燕的歌編曲
誕生了〈姐姐〉
仔細聽會發現
〈姐姐〉已完全轉為國語
台妹昇華為姐姐
謝金燕開始成為跨年大咖
Starr Chen當然不是幸運
身上流著個性的血液
讓他的創作在當代很有味道
卓文萱〈不要不要〉
也出自他的手
仔細回顧謝金燕的歌
也富含自我意識
結合當代女力報到
水到渠成、電力十足
抒情歌中
應該有個類別就是「情歌」
其中快歌為熱戀中
慢歌則比較會是失戀或單戀
應該又可以被劃為「悲情歌」大類
感情中難分對錯
但對錯卻不因此消失
男方親友
比較常聽男方說詞
事實雖然由當事人陳述
經過「防衛機轉」仍有所差異
傾聽者多半以認同表示安慰
有限事實加上單方評論
形成一個很強的同溫層
凝聚力來源
甚至不是認同男方
而是一起討厭女方
詮釋負心漢的歌很多
多到你會懷疑
世上有這麼多需要砸碎的人嗎
歌手鎖眉傾訴
鄉民四目走心
只覺拳頭老硬
每個前任都該被打死
管理領域
有個三明治表達法
先以關心、認同開始
讓接收者耳朵是開啟的
核心的要求
以建議的方式託出
最後鼓勵、稱讚
也有點類似「正反合」的架構
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剛好手邊有同為「拋棄」主題
男女曲各一
先感覺林國慶
會認為女方短視不知珍惜
再聽王秀琪
原來人家也是有苦衷的啦
有一天在朋友家
他親戚的小孩看起來很聰明
我跟他說我只要拍大腿
大腿的肌肉就會抖一下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試了幾次給他看
他說那是我自己抖的
眼看他不相信
我只好使出心理學控制偏誤
讓他打看看
當然小學生後面就會故意用力打
果然都有抖一下
他就這樣相信了
-
後來我在社區
又遇到那個小孩
他突然打我大腿
當我意識到時
他就說:「哈哈你騙人」
讓我啞然失笑
我說你很聰明
我請你吃餅乾
日後定是可造之材😆
![]() |
南台灣小姑娘 第4張專輯 發行於1998年 |
聽了南台灣小姑娘前四張唱片
很好奇為什麼後面會解散
第3張「拒絕往來」涂惠元老師編曲是經典
第4張「心愛,等一下」很耐聽
第5張「戀愛狂想曲」還是很動感
小姑娘明明有守住
用台語舊瓶裝新思潮的酒
然而1999這年
引起了我的注意
「從孫淑媚20年看財商」中
1999也是個轉折
孫淑媚跟南台灣
紛紛開始舊曲回顧
或是強攻國語市場
公司一定看到了什麼
卻不是台語歌本身的問題
先查人口
這是基本盤
會買流行唱片的年齡
我設定是15-30歲
這區塊人口數最多的時間
竟然就是1992-2000年
當然網路下載興起
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也具影響性
![]() |
資料來源:國發會 人口查詢系統 |
接著我探究
台灣是否遇到經濟問題
以外銷為導向
高雄港確實曾稱霸貨櫃市場
1993-1999年都保持前三名
沒錯就是1999
後面被南韓釜山港超越
就再也回不來了
人均GDP也相繼被南韓超越
這跟台語市場沒落有關係?
因為
很多知名詞曲、編曲老師
很多大型唱片公司
在商言商、人多才會紅
可能就會移到有銷售潛力的市場
當高雄失去寶座
當本土粉絲不再
銷售額便撐不起過去榮景
更別說商業考量的加速淘汰
面對這驚人轉折
台灣採取的應變
在金曲獎上的反應很令人玩味
是江蕙連續三屆獲獎
與這段時間
「回顧專輯」盛行不謀而合
慢慢的
韓劇與大陸劇開始攻佔螢幕
藝人們紛紛到大陸
進行歌唱比賽
乃至主持節目
所謂大咖
多數是從大陸紅回來
又豈止是巧合
在那曾經的、逝去的十字路
時代大浪淹沒了台語歌的輝煌
〈手下留情〉見證了那當下
希望巨流真能手下留情
為我們保留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