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 星期六

國X電話行銷儲蓄險


這兩天國X電話行銷賣儲蓄險
說保額五萬
每月存2200多隔年每年可領6000
滿20年可以存一筆40幾萬的錢
問我市面上有聽過每年領保額12%的保單嗎
(意指五萬的每年領6000)

我每年零存2萬6千400
扣掉我自己領掉的6000
等於零存2萬左右
總共20年剛好也存40萬

他說如果我不整筆領回
可以每年領10000到上天堂
算一下要領40年才把自己的錢領回來
有事嗎?

每年老實把這筆錢放在5%的地方
零存20年都快70萬了
遇到這張保單卻要60年
才把自己的錢領回來
有事嗎?   ~~2016.10.20


年存兩萬 5%複利概算
=====================================
2017年4月國X打來推儲蓄險
又推了一次繳20年的
這次比較進步
每年繳3.6萬,領8400

每年溢繳3倍多
繳完再14年可領完本金
終身分次或本金一次可選擇
但我都幾歲了
只是把我的錢領回就60歲
每年4萬跟本金73萬
或許對一些人是有吸引力的

念在還有進步
請他再多打幾通試試吧

=====================================
2018年12月
沒想到就快過完2018前
國X又打進我的手機
連三年都接到儲蓄險電話行銷

說我是優質客戶才有通知
老梗一樣是20年
這次是每月繳3451(年繳4萬1412元)

從隔年開始領12%的8400
所以繳多少雖有差異
但架構完全一樣
保額一樣,年領12%就是領8400

一樣繳滿20年改年領20%也就是1萬4
繳完要再領47年才能領完本金

年滿20年可選一次領70萬
其中66萬其實就是每年多繳的錢


這張條件
比去年那張還爛(去年月繳2000條件一樣)

但這次業務說了個很妙的話術
說有客戶買四張
一年四季都有錢進帳

還把領到的錢拿去滾存其他張

我心想這有很難嗎!
很多人都這樣跟會、買保單呀
只是這個品項實在讓我眼白翻到後腦勺呀
希望不要再因為這個打給我了
阿彌陀佛


另一個〈保險精算之我也來算一下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美國獲利是靠持續減資


美國獲利是靠持續減資??

七分鐘了解數字遊戲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棄息

一位以種田為榮的人
要他暫時拋棄農田
甚至批評種田
是件矛盾又困難的事

存股通常會衍生的問題
一個是能不能一直放著
一個是為什麼要賣掉
看似同一個問題
通常前者是基於懶惰想要一勞永逸
後者是沒有看清股票的週期變化


我認為公司是有機體
經營者、環境、時機、關鍵事件
都會影響公司
更不用說價格對價值的反映

相信買好的不如買得好
這樣的投資人認為
價值與價格都很重要

股票的價格
除了有2080法則現象
受羊群效應與預期心理影響
貴者越貴、俗者越俗
這樣的暫時錯置更是常見
即價值投資者俗稱之機會



俗者越俗時買低稱為雪中送炭
貴者越貴時離開市場
可能就叫急流勇退吧

溫公線進階判斷
可以看到長期股價循環的原因
也能清楚看到高點貴者越貴
只有不受股價生成的帳上獲利迷惑
才能在公司隱而不顯的拐點上
在不驚動市場時從容離開


圖為2018年9月部分持股棄息
造成股息未能如期成長
但若堅持參與除權息(最下方試算)
股價走弱便造成直接損失
一旦走弱成中期趨勢
將得不償失

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2018年7月26日 星期四

你從未從這角度看股票 文◎杜偉新

皮凱提的《廿一世紀資本論》揭示全球富人前10%,擁有不少房地產,但若更極端看到前1%那些最有錢的人,房地產比例急遽下降,股權比例則快速拉升,顯見資本社會的控股現象非常具有優勢


先別說要大富大貴,就先以投資累積本錢,將來好好退休來說,如何在這樣的貧富曲線中分到一杯羹?從我觀察105年度台灣所得統計資料,稅率12%以下的納稅人股利所得佔比10%內,隨著所得級距越高,股利比重越高,直到應納稅額1000萬以上,這些富人有63%收入是股息,比低一個級距500-1000萬的28%整整多出一倍多。可見皮凱提的結論在台灣依舊適用。


我自己研究高殖利率、利基中小型股多年,對股權結構著墨較多,發現股本3-9億公司,其創辦人或經營者之親族,個人少說持股1-2%,也就是600-1500張之間,只要配息1元,被動收益就是60萬到150萬,這還只是每年固定的進帳,說是有富爸爸真的不為過。反觀一般人,要湊到兩張床(60張)的股票都不容易。


羅伯特清崎也是我理財的啟蒙作者,大概金融海嘯後吧,他在台灣越來越紅,因此他提出來的ESBI象限也漸漸為人熟知,就開始一股腦到處找能帶來被動收入的項目。首先,一群人被動就表示有另一群人要主動做事,那些做事經手的人當然也不是志工,也要從中賺錢,所以被動只有程度沒有絕對。股權也一樣,當小股東可以很被動,但相對也很沒有權力,很多決策只有被告知跟接受的份。


只要有在投資就是I象限嗎?如果舒適圈觀念很僵固,很喜歡在某個光環下享受,不知道做業績是什麼,沒思考過系統、模式跟制度,也就是對S與B象限完全陌生,這樣是無法了解I的,就像一匹馬只會照著跑,是無法了解要去哪的。而且這四個象限還有個非常大的秘密狀態,先賣個關子,沒發現這個狀態的人,跟你說他對這四象限有多了解,還是先聽聽就好!

玩股票的人,只能從股票了解股票,從董座那個位置去看,才能看到股權、看到整個奧妙的秘密。公司不上市,老闆能賺的只有盈餘分配,然後慢慢靠公司盈餘擴大或進階,如果公司公開發行呢?就多好幾個原本反白的功能了

➤用股票併購企業
➤發行可轉債
➤盈餘配股
➤股權質押借錢

以上這些項目都有特定老闆擅長操作,並且不亦樂乎,上市後的進階功能,幾乎跟金手指一樣,附帶效益包括公司舉債更容易、能降低持股套現、掛牌打廣告,自己身價也從公司資產,變成本益比估值,好消息一個漲停身價就跳幾千萬,把持不住的老闆,很容易就沉溺在感覺良好的飄飄然中,或開始如虎添翼殺伐攻掠。



上市公司借錢跟併購很容易,而且公司營運會以本益比倍數反映在市場上,只要營收跟利潤納進來,跟組織行銷差不多,吃下去的波菜都會產生魔法,只要老闆控制好節奏,慎選有潛質或金牛公司,哪是什麼複利,根本整個大砲營在推進,不然為什麼近一世紀的富翁都可以白手起家?這就是資本市場下控股規則的效果。若公司能用資本優勢,幫老闆搶下灘頭堡,這隱形的防線,不也是種佔地為王?

不少巴菲特一派的投資人,見其驚人投資績效,覺得把盈餘保留再投資是最好的,其實錯把雞腳當雞腿,以老闆的角度,公司還是我的,公司的錢還是受我控制,配出與否只差在老闆自己缺不缺錢,配給自己,自己再增資投資公司,不單稅率高,還多此一舉,也沒有槓桿。但對散戶而言,則是自己控制跟公司控制的差別。說服投資人不要分配盈餘,就像跟你說你的錢一直放我口袋就好,這樣我的菠菜才能更強,雞腳才能變雞腿。或許這真的更具投資效益,但以行為分析,這更十足是E象限。


進擊的巨人,我個人越看越覺有趣,能力強的人透過考試,被分配到最核心的席娜之牆爽爽過,如同進入國家機器,考爛的被分到外圍守城,或隨時可能被巨人吃掉的調查兵團。然而,若威脅真的來自巨人,誰會練就生存的能力?上市公司就像巨人,懂得操控會讓人變強,變得無法被欺負,守在牆內,要祈禱護城河比立體機動裝置好用。

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快來救,小杜掉進藥草坑了


針對我為什麼要投入『藥草』這件事完整記錄
並持續加註以資日後沿革
----------------------------------------------
※意識點   ●行動點   【】重點人物
----------------------------------------------
2005 ※在大學學長車裡討論到未來要做老人生意
         ※不經意得知大學老師患有痼疾,剛好舅舅有相關保健草茶
2017 ※因為價值交換得到多肉組盆,發現自己還算喜歡植物
         ※舅舅過世,藥草製作也因此沒了
2018 ●借書研讀認識藥草,與【董事長】討論
         ※研究香港投資市場,意外發現香港人長壽原因
         ※到台北榮總訪友,再次看到藥食合一
         ●詢問【身邊朋友】,得知一塊產權複雜的地,告知我查詢方法
         ●存股分享中聊到藥草,【夥伴】傳了一個入口網站給我
         ●開始嘗試把流程都貼到網路上,監測我做這件事的過程
         ●找到可以嘗試的照明,拍第一次照片,開副線
         ●路邊陸續發現目標,國慶後拔到目標藥草種植






2018年7月6日 星期五

俱樂部存股桌遊





透過桌遊覺察自己
投資有那些未知的習性?


2017年9月測試場


發現籌碼不夠玩家購買
複利累積實在太可怕了!



可以看到財富如何被引爆


遊戲交易所


大戶的買法就是這樣


這款遊戲常買賣
會消耗掉你一台計算機



台中場

竹北場
12月鶯歌場
2018元月大坑場
2018大年初五台中場

2018年4月【在樓上】咪老師場次

2018年6月【在樓上】兩萬最佳成績場

2018年7月【在樓上】第一次幼兒參與場


2018年11月內湖場


2018.12.30跨年前竹北麥當勞場

基礎版擴充卡~適合已經熟悉基礎股息運算玩家





存股桌遊叢林版2.0版 

記得28回合內完成自由的使命喔
【存股桌遊2.0叢林版簡介】








研發ing 3.0版 融資混戰





發明人聯絡LINE─dootable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行者


存股至今,連續第三年退稅,雖然金額不大,但還頗值得高興,找到一個克服稅務瓶頸的方法。存股是一條漫漫長路,驀然回首驚覺歲月匆匆,但還可以欣慰的是有條主線牽引著,朝著希望的一端延伸,透過當下傳遞到信念的另一個遠方。

這場金錢的賽程,往往都有很多人一起開始,親人、朋友、伴侶等等,但因為每個人的差異,路途的險惡,乃至內心更多的想法與恐懼,讓一開始的熱鬧漸漸歸於平淡。如果幸運,我們可能會在第一個補給站前聽到喘聲,打破沿途的孤寂,再次敞開心胸,不用言語,只是跟隨,往彼此相同的方向邁步。

生日派對的燭光前,面對大家的祝福,我們總不免俗許下能引起歡聲雷動的願望,而那個埋在我們心中、埋在我們一臉靦腆下的願望,是否會這麼快實現呢?

複利很迷人,他就像高台上的美景,它的美,就像所有人都看過那張高台上拍攝的照片,浩瀚絢麗,但沒上去過真的不曉得,會遇到多少等著你的難關,那眾所感嘆的幅員不正是距離累積而成的雄壯?

有多少書,我們只讀前面幾頁,又有多少次我們讀到之前停下的地方,我們又停了下來。看財報是我生命的意外,當年讀中文系就為了永遠擺脫數學,沒想到認知的地圖,不見得是真正的足跡,離別的會再次碰到,堅守的卻注定波折,最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原來那個讓很多人放棄的終點,其實不是終點。

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

司法人格的典型─包拯



※前言

包公,是千古以來執法的典型,他是百姓心中堅守公正,無法以利益輸送打通關節,使草芥人命得以昭雪的不二人選。家鄉廟堂有副楹聯言「凡吾輩做官,須帶幾分骨氣;謁先生遺像,如視三代典型」,兩句話道盡人民對他的崇高敬仰。不過,包公能有如此地位,俗文學居功厥偉,在其唯務歌頌的加油添醋下,包公成為公理正義的抽象符號,是種形而上的膜拜,不免令後輩仁人匪夷所思,礙難企及。透過正史記載,我們得知包公也曾是血肉之軀,晚近墓誌銘的出土,更是研究的一手資料,但顧及史實與客觀的原則,本文兼採筆記資料、同代文人文集,《宋史‧列傳》提及包拯處亦予參考,希望得到最貼近包公形象的評述。

另外,筆者必須重申,我們關心的不是包公的真面目,而是藉歷史閱讀的過程,穿越時空,古今互證,設法瞭解什麼環境產生了包公?什麼行誼造就了深得人心的原形。因此,我們以還原史實為基調,重現包公活躍官場的貢獻,旁及其人際網絡,推敲包公作為權力的既得利益者,何以受到人民厚愛。

※時代背景

歷史上的包公較令人陌生,其實同此時代的名士包括范仲淹、晏殊、宋庠、宋祁、王堯臣、歐陽修、韓琦、蘇洵等,其中有三人官至宰相,王堯臣、韓琦還與包公為同榜進士,那是個文人輩出的年代。宋太祖開國便立下誓規─「不殺士大夫與言官」,不但俸祿從優,還擴大開科取士。朝中大小職務不分文武,皆由文官充任。凡取得文官資格不論在職或待缺,一律計算年資。每逢三年一次的朝廷祭祀,無過則照例晉級,也恩許請奏親族任官。不敢明目張膽舉薦者,死後亦有恩蔭,保送子女任官。如此禮遇文官,仕途頓時蔚為風尚,造就了北宋鼎盛的文風,但這空前的禮遇程度,也滋生許多弊端,掩蓋更多不為人知的事實。

首先,「重文」固然昭示了對武備的輕視,實則反映宋太祖恐懼武裝政變重演的內心想法。趙匡胤認為文官貪污危害不及武將的十分之一,從宋初全國37萬兵額有20萬被收編為禁軍,便可證明。開國大臣趙普對此了然於胸,訂立國策時,除著名的杯酒釋兵權,還搜羅全國精兵編入禁軍,拔除藩鎮與節度使的自治權,地方武力盡失。這些政策看似衝著收編武備而來,若再分析其細部制度,不難發現這其實是項精心設計的「集權計劃」。能收歸中央之權則令收回:如人事權統一由中央發布,財政權設轉運使一職將各地稅賦押送中央;無法專權者便打散職權:如分割宰相的經濟與軍事大權,樞密院與三衙分掌調兵與養兵,地方官除三年一調還另設通判等職予以制衡。所謂重文輕武之說,不過是大宋遂行強幹弱枝,用以安慰文官的說辭。


因此宋代的文官制度,既要有禮遇的表象,又不能下放實權,衍生出來的,便是給予不合邏輯的「虛名」與「利益」。統治者在前述打散職權的基礎上,發明出一套「官、職、差」分離的制度,「官」是顯示階級的中央官銜;「職」是學識榮譽;「差」才是實際職務,於是官員往往冠有華麗的頭銜,實際職務可能只需監督它官,造就許多坐擁高薪卻無所事事的閒職。州縣地方官員三年一調,深耕基層困難,加上文官權力破碎,彼此疊床架屋互相牽制,行政效率不彰,許多官員便藉制度瑕疵疏懶腐化,或不事監督,結黨營私,形成以利益為核心的朋黨。無權無責而名利雙收,使宋代文官系統變成養尊處優的天堂。

賞罰失衡的文官系統,吸納了許多表面效忠,實圖私利的仕族。到包公為官之時(宋仁宗),全國文官數量較先皇掌政時多一倍,成長了六倍的歲入,依舊只能打平財政收支,可見文官收入之優渥、冗員之眾多。正當越多人進入此薪俸系統等領乾薪時,越重的稅賦便落到百姓身上,當時稅賦有公田賦、私田賦、城郭賦、丁口賦、雜變賦共五種。宋初有四成人民是佃農,五成是小地自耕農,佃農向地主承租耕地,地主往往藉各種名義將自身稅賦轉嫁給佃農,使佃農繳納六成以上的農穫;小地自耕農受地主或官戶兼併,無法自足時,也被迫兼職佃農,甚至賣地求生。這種特權兼併的風氣,到包公為官時已非常氾濫,計有七成土地落入地主與官戶手中,百姓被活生生剝削,一貧如洗,再遇到國家建設等徭役命令,簡直生不如死。

包公就在這麼一個文風詭異、階級分明的時代下走上官宦之路。出身基層的包公,讀書時就非常謹守窮人的本分,不攀交權貴,在熟讀經書之餘,堅持清心寡欲的處世之道,故取士後,接受朝廷降恩時,不以利計,反而為了親侍父母,辭官歸鄉,養生送死,盡孝期滿,方才復出。可見宋朝對包公的垂恩,的確讓其皇恩浩蕩的宦海又增添一顆明石,而如此正直實踐民本思想的包公步上權力之路,也終於讓百姓在強權富豪的凌霸踐踏下得以與天同泣。

※理上青天
    
瀏覽包公一生任職,去掉虛有名銜,從1037年上任到1062年辭世,包公所擔任的中央官職以監察和經濟為主。1043年受王拱辰推薦任「殿中丞」,雖然只需負責典禮科儀,卻已開始對取士制度提出建言,後升任「監察御史」監督縣政,雷厲彈劾之名漸起,轉任「三司判官兼京東轉運使」時,又以薄稅政績聞名。1050年調任諫院,除了向皇帝諫言,包公更接連彈劾了太后皇后的親屬及宰相,在高層頗有微辭的情況下自請回任地方職務,此後又在中央尚書各部行政,終於在宰相文彥博保薦下掌開封府,到職年餘,1058年升任全國監察首長「御史中丞」,任內將三司使張方平以荒淫奢侈彈劾調職,最後官至今天經濟部長、國防部副參謀的位置。包公在中央主司監察工作時,共具名彈劾了61名大小官員,沒有上限,一律據理力爭,在諫官行列中當屬翹楚。

從上述職務變遷,知包公言人所不敢言,乃優秀的監察人才,卻累遷經濟職務,足見其是非水平之高、火力之猛,對賞罰失衡的文官體系是具有衝擊力道的。但包公之所以願意遷任,原因就在糾舉惡吏,侵奪其權利,破壞他的壓榨程度,與自掌經濟分配權,薄稅施恩,在福國利民上有異曲同工之妙,故進退之間不妨為之。

包公所糾舉的中央大員中,李昭亮、郭承祐和張堯佐是典型例子,前兩者為太后親族,分別被包公以無恥求進、蠹政害民舉劾,一介諫官雖有權不死,敢直逼後宮者實在不多。但此二人不過是太后眼中的姊妹情誼,公事公辦不算困難,張堯佐乃皇帝寵妃的叔叔,雖有點測量才能,但任職各部不久便擢升三司使,總管全國經濟,未免離譜,包公等人得知後以「親昵之私」諫之,三番兩次,連「陽精晦塞,氛霧蒙孛」的重話都出籠了,逼得張堯佐改任虛職。當包公能「以理力諫」到如此高度,特權空間在其認知中可謂不容存在,而包公所能剷除的權力階級亦不受官位所限矣!

張堯佐姪女 張貴妃劇照

從其他被彈劾的高官身上,我可更清楚瞭解包公糾舉的是非標準。上任諫官不過一年,包公就以宰相宋庠包庇姪友偽造敕牒彈劾他,照理說,養不教父之過,該由宋祁對此負責,但宋庠既貴為宰相,群臣之首,推卸責任則特權的星星之火便難以收拾。其實,宋庠當年連中三元取士,以文章儒雅明禮,為人儉約好學,深受皇帝喜愛,但以文名高就,政績羞澀,終究被包公以「無所建明」彈劾。前此,宋庠任宰相時,其弟宋祁便以「去三冗三費」、「鎮定用兵」、「禦戎論」等在經濟軍事上卓有建樹,擢升三司使,包公仍以「益部多游燕」提出異議,言其不法圖利、生活奢侈,並主張兄弟二人不能分掌政經大權,請削其職。這對兄弟的彈劾案,突顯了在包公的是非標準中,政績與清廉同等重要,不可側重。另外,包公彈劾宋庠時,以「包庇之失」為第一因;彈劾宋祁以「放縱豪奢」為第一因,皆屬道德層面,可見包公賞罰直鑑良心,異於法棍,更是包公一身正氣之所由。故晚年時三司使張方平雖有平定西北、戮力減稅、改革弊政等多項政績,依舊被包公以「假公濟私」去職,心術不正的幹材跟庸才一樣可怕。



※驚堂惻隱

27年的官宦生涯中,有更多時間包公是待在地方,自1037年到1059年,包公擔任過天長縣令,端州、瀛州、揚州、廬州、池州等知州,和江寧府、開封府知府。無論知縣、知州還是知府,都是總管特定區域內之政治、經濟及司法,行政財政上的包公,深居官邸,鮮為人知,然而堂堂衙門八字開,滿腹委屈的百姓必定見過公堂上的包公。包公身處中央,頻繁動用監察權左右人事,勝負間可能只是舉證的攻防,而坐堂之上的包公,直接面對的是權力的傲慢、階級的歧視,這種財大氣粗的哲學正是布衣包公最不能忍受之痛。根據可靠史料,包公遺留下來的真實訟案僅剩十件,擇其要者共七件,茲以分析包公的斷案精神如下:

初任縣令時,某天有人訴狀,說自家的牛被殺,包公請他回去把牛給賣了,不久又有人來告官,說街上有私宰牛者,包公直問此人,這頭牛的舌頭被你割下,主人何來私宰?此人受驚,終於認罪。此案包公不追物證,而採請君入甕的方式讓陷害者自投羅網,是種高明的心理戰。又一次,某人告友,言其飲酒前將數兩金子托放其身,宴罷,那人卻不肯認帳歸還,包公收押此人,暗中派人放出消息,謠傳已發現金子的藏匿處,家人以為東窗事發,交出贓物自首,呈堂證物出現,犯人無從狡辯。這是另一種「求證」法,兩案並列,可知包公辦案的靈活,在舉證不易的當時,此法堪稱事半功倍的破案手段。

辦案不能只靠推測,包公出知開封府時,有宦官擴建住宅佔用惠民河,平日大家敢怒不敢言,後來京師一陣大雨,水淹民房,才發現問題嚴重,皇帝關切,詔令包公查辦,不料宦官拿出地契證明土地盡為己有,包公不為所動,著手調查這張地契,果然有濫權變造之實,令差役將佔用處完全拆除。此案偽證是具有法律效用的地契,又為皇宮內侍所出具,一般官員就算要辦亦需考量再三,包公以遂行公共安全的意志,第一時間質疑地契有假,不愧為地方父母官。

說到父母官,當然是形同父母又異於父母。有一次包公接到返鄉任官的命令,鄉親熱情異常,親族更感無限光榮,藉此炫耀、招搖,宛然形成了地方新權勢,終於,有從舅犯法,包公不但公事公辦,還公開撻伐,讓親戚長輩大吃一驚,認清包公嚴猛治事,律己猶有過之,紛紛與包公陌生起來。常以朋黨、豪奢為由彈劾別人,包公處世必要勝過政敵苛刻挑剔的標準,此乃一位大砲型諫官的基本條件。高高在上的官員,過著一般百姓的生活;政績卓著的地方官,堂廡卻是門可羅雀。青天之名,是個五味雜陳的重擔!

最能表達包公執法時,人人平等的理念者,是這個案子。某大臣運貨,未於預定時間送達,據為己有,被告發時還揚言自己後台硬,堅持不還,百姓群情激憤,包公動用司法權將該名大臣傳押到案,與被害人當堂對質,大臣自知理虧加上輿論指指點點,馬上允諾償還,負氣而歸。此案能辦到對簿公堂而非私了,證明包公與大臣雖同屬文官士族,卻無利益輸送的管道。法律以人為本,執法以理為要,任何倒果為因的利害關係都不是重點,唯有如此,人權才得以昭彰,尊嚴才得以維護,千千萬萬勞苦人民才不是賤命一條,才能相信公義、謹守本分。這也是包公能化身公義的基礎意志。


但包公畢竟不是神話人物,也有疏失之時。一次住在京師的人民犯法,要受杖刑,堂吏深知包公愛民,便收賄答應要幫他減刑,升堂行刑之際,犯人依堂吏指示吵著上訴,堂吏隨即跋扈地叱喝犯人不要囉哩叭嗦,包公見狀,下另將其杖脊十七,犯人則輕刑後釋放。其實,包公上任開封府尹時,就首創百姓可直入府衙訴冤,避免經手官吏從中套利,體現肅穆府衙源自天理昭昭而非層層人事。只不過包公萬萬沒想到,自己心繫百姓的同情會被如此利用。

另一起強盜案,犯人搶了樵夫的木料,樵夫追上前卻被犯人打傷,面對被拘捕到案的犯人,包公了解來龍去脈後,判以杖臀,陪審的推官告知包公,此案不應只判杖臀,包公只好重新量刑。這件案子的犯人犯意為何並未記載,但依《宋刑統》規定,竊盜乃加重之罪,所盜物價值超過五貫需處死,竊盜傷人處以絞刑,這是宋代政權阻絕貧亂的「重典」,亦即竊盜固然不對,但若潛藏官逼民反的統治問題,就確實不宜官威直斷。白紙黑字最無情,不得已,包公也只得依法論處,以儆效尤。

※師友真情

包公在那朋黨迭起、官風腐化的年代,能屹立於監察崗位而不成為眾矢之的,靠的正是廉潔自守、落落寡合的習性。然而,宋代文官具言責特權者又不止包公一人,漫天議論的朝堂,擇善固執的包公也難免要為此承受更露骨的批評。晚年,包公彈劾張方平,取而代之,自己卻當上了三司使,引起歐陽修的非議,認為此舉將陷諫官於不義,包拯天姿峭直有目共睹,可以不顧自己體面,卻不能不顧朝廷體面。畢竟被包公彈劾去職的張方平、宋祁,都歷練豐富,包公一介忠臣,政績還不及如此,取而代之,要說服別人自己比他們更適合,恐怕自由心證的成分太多。此番批評,的確點出了包公個性中的缺點與侷限。

宋代允許大臣舉薦賢良,許多黨人都藉此拉攏後進,廣納黨羽,選賢與能的機制遂變相成為政客利益交換的黑市,故檢視大臣所舉之人的言行,便可透視其交遊目的,亦足反映其人格良窳。包公自任開封知府以來,五年半的時間,只舉薦過盧士宏、沈起。盧士宏在洋州,丈量田籍,使自耕農地失而復得,是腳踏實地的實務工作,包公因而舉薦。沈起任海門縣令時,見百姓農田常為潮水淹沒,便築百里長堤阻絕,復引水至此,作物漸豐,包公因此舉薦他為監察御史。至於劉摯,僅有助益之誼,他任職冀州時,某縣地鄙,統一稅率讓縣民紛紛破產,劉摯便調高物價充稅,經濟官不肯,他一狀告到三司,當時的部長便是包公,馬上批准了這項特殊命令。不論盧士宏、沈起還是劉摯,包公舉才,實事求是,只要造福人群,不需前金後謝!

包公的好友吳奎,以敢於向皇帝說理聞名,在諫院彈劾皇親國戚,皆出班並列,毫無畏懼,作為大臣,常提醒皇帝警惕身邊小人,善盡言責,故包公稱讚吳奎「孜孜言事,不避權幸」,因為這層雷同,讓兩人在打擊奸佞上培養出深厚的革命情感。後來,吳奎在墓誌銘上形容包公「維仁能力,維義能果」,仁者愛人,義者為所當為,泣涕間,吳奎感傷的不只是痛失摯友,更是孔孟世界典型的消逝,來去匆匆,連百姓都感覺得到他們的靠山倒了,君子之交,吳奎又怎能不矜惜包公的山高水長。

※尾聲

悲慘世界、一己之力、黨同伐異、貧富差距,這樣的時代都能產生包公!我們又要為自己的墮落推辭到何時?法律是權力遊戲的規則,他崇高,因為凌駕一切階級,使野蠻自大的殺伐絕緣,使蠢蠢欲動的邪惡、貪枉、猥瑣受到控制。人民相信的是法律背後的公義,相信法律藉公義發揮最高約束力,不過許多司法人員為了虛張權力,將此種約束力與執政者的行政權混為一談,披上戰袍,他們似乎在為法律代言,實則,他們儘管意氣風發儼然有衣錦之勢,卻早已聽不見百姓心中那殷殷吶喊,成為無法還鄉的遊魂。包公,就在歷朝歷代、不可計數的權力遊魂遠離人世時,當上了萬年閻羅。

二○○七年五月七日杜偉新於後龍

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

存股跟買房 文/杜偉新

在台灣,相信房價持續增長的人,比例比大學以上學歷還多,因為台灣的房價幾乎很少修正,如果有,可能是2014後才比較有感覺,這個感覺大概跟量化寬鬆後2011年的金價差不多。也因為這樣,會專心存股的就少,但我確實發現,在股市能長期獲利並累積到恆產的,這些人房地產都賺錢,相反卻不然。


台灣的房價跟租金收益相比,報酬確實很低,這用價值投資的概念來說,不是房價太高就是租金太低,相對的,台灣上市櫃公司的獲利跟股價就實惠多了,本益比經常性的比香港跟大陸都低,顯然股價是更有吸引力的。我常跟夥伴分享存股跳棋的觀念,讓他們知道用報酬高的證券資產來支付報酬低的房租,其實是不需要費太多力氣的,大概在好的時機買滿兩張床就行了。於是接下去我想延伸算算,如果持續累積證券資產,能有機會買房嗎?


在亞洲相對自由的地區中,香港的房價是最誇張的,但過程中也遇到過幾次大跌,其中1981年那次對香港回歸問題進行談判時,殖民香港對回歸前途產生很多疑慮,房價下跌超過六成,那時候台灣經濟跟香港一樣都還沒狂飆,直到1984年後,台灣進入經濟奇蹟,1987到1989這三年,加權指數從1000多漲十倍,香港房價也開始長達20年大多頭。如果不是當年香港房價崩落、台股千點起漲,報酬效益就會大打折。


香港房價能頂上天,所得也是重要因素,在香港租房子很可能半個月薪水都要繳房租,但因香港薪資所得比周圍都高,還是吸引很多人往香港居留,台灣雖然房租相較下還有上漲空間,但十幾年薪資停滯,已經造成產業、人才外流,卻是無形中的利空,就會對已然低報酬的房價造成壓力。

務實地來說,同樣用現金買資產,放著低本益比項目不買,而去買高本益比,除非他有不會跌的保證,不然市場是否還是存在修正風險?難道台灣房子優於香港,靠信仰就能支撐?也因為台股相對台灣房市,除了現下本益比低報酬高之外,也經歷更客觀的漲跌洗禮,一般人會認為波動大風險高,但就機會而言,撿便宜機會也多,作為得失權衡的兩邊,蹺蹺板孰輕孰重,其實是有客觀衡量標準的。


很多人會用房貸作為買房評估基礎,這是有瑕疵的,因為那是融資成本,計算的基礎應該是淨資本的機會成本,證券如果有7%,買房自住四倍槓桿就會變成(-1%*4),這還是利率最低沒還本金的狀態,買來投資出租,投報要用總價算,低於5%要承擔閒置、家具電耗損、屋齡成長、沒有複利的問題,其實划不來,因此月收一萬的房子若高於240萬,照理說是沒吸引力的,但就算我自己看過近百間房子,也扎實賺到房地產利差,240萬目前拿來市場出價還是會覺得很可笑。


以我推廣的六床存股法,假設證券投報7%,當我們發現一間收租效益有5%的房子,跟六張床的價格相當,於是我們可以賣掉兩張床,大約變現200萬,買下一間600萬的房子,多餘的現金拿來繼續繳房貸,如果租金收益5%一個月收租2萬5,房貸連本帶利大概一樣,其實很划算。如果買來自己住,就把200萬先繳了,剩下400萬有相應的證券資產,一年房貸本利攤約24萬,股息則有28萬,再賺錢去多還本金當存錢,壓力也可以少很多,不用麻煩要以房養老,房子跟股票無論誰漲、漲多少,都是淨資產增加,不會看得到吃不到。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儲蓄一定要有資本概念,禁止動用的就不能消費掉,太早負債或錯把負債當資產,陶醉在負債歡愉中,只怕出來混總有一天要還,落得親痛仇快的境地。